当前位置:河南探索

我省职称评价政策将作重大调整,已领先全国 河南日报网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其中诸多亮点引发关注。河南省人社厅相关人士称,我省近年来,在职称工作服务人才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与该《意见》的改革精神一致,不少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河南各位小伙伴们,如果你需要评职称,赶紧往下看吧!

  淡化论文论著要求

  省人社厅职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职称评审中,坚持重业绩、重实绩,淡化论文、外语等要求,使职称评价与业务工作有效衔接。”

  多年来,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中对计算机能力一直未作要求。自2014年开始,中小学教师申报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时对发表论文不作要求。对高等学校公共基础科目教师淡化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要求,对实际教学效果特别突出的人员,可以考核认定为副教授。

  今年,我省将在工程系列高级评审中推行全员面试答辩;研究探索卫生、高校、科研等有关系列分级分类评审办法。下一步,还将根据国家有关精神,调整职称外语政策。

  13类人员已经免考职称外语

  在去年9月10日召开的全省职称工作会议上,我省职称改革就曾进一步“小步快跑”。其中提到,今后的职称评审中,论文论著要求将逐步淡化,职称外语考试也不再“一刀切”,重能力、重业绩将成为新的人才标准和职称评价导向。

  早在2007年,我省就曾明确:13类人员可以免予相应职称外语要求,包括:年龄50周岁以上的人员,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人员,经组织选派进疆援外人员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工作的人员,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工作的人员,取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人员等。

  15所高校和4家大型企业已可开展自主评审

  “为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我省还对具备条件的单位下放自主评审权。”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已在15所高校和4家大型企业开展自主评审,在省农科院、省社科院开展“以聘代评”试点。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下放高校自主评审权,扩大“以聘代评”试点范围,推进职称评价与单位用人的有机统一。

  回顾:陈泽民在两会上建议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认为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已经失去其作用,修修补补的改革意义不大,因此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建议尽快予以取消。

  他指出,职称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制度。作为评定职称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必须通过统一的职称外语及计算机考试——这是很多人晋升职称需要迈过的“硬门槛”。但是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的必要性和效果却饱受民众质疑。

  不少专业出色的在职人员,因为通不过必要性受到质疑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进而无法晋升职称,陈泽民认为是非常不公平的。

  24条改革“干货”看看那条与你有关

  1、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和规范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的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

  2、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3、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

  4、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

  5、完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签证、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人才工作条例。

  6、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7、更大力度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

  8、改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提高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科学化水平。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探索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后期资助和事后奖励制。

  9、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合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畅通各类企业人才流动渠道。

  10、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

  11、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改革博士后制度,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有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2、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13、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会评价。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应用型人才评价应根据职业特点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加强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建立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14、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15、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

  16、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适当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县以下单位招录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

  1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机制,防控知识产权风险。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18、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

  19、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

  20、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支持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设立引才项目,加强动态管理。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化外国留学生结构,提高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出台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华工作的相关政策。

  21、研究制定外籍科学家领衔国家科技项目办法。完善引才配套政策,解决引进人才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

  22、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海外建立办学机构、研发机构,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

  23、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围绕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

  24、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内容综合自大河报、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