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为专注教育和不动产两个垂直领域投资的前海鼎革资本,四个合伙人此前分别来自达晨创投、建银国际、腾邦并购、国浩律所。鼎革资本目前正在和天硕地产和首控基金分别发起成立鼎革天硕不动产特殊机会基金(首期10亿)和首控鼎革教育产业基金(首期10亿)。
去年下半年以来创投资本市场转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动向是什么?目前对教育领域哪些概念资本态度是比较谨慎的?“雄鹰类”和“紫牛类”教育公司有何不同?就这些投资热点问题,鲸媒体专访了鼎革资本合伙人、教育基金总经理王亚宁。成长于中原大地河南的这位投资者也给出了真诚答案。
鲸媒体:您认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创投资本市场转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亚宁:资本市场总是有周期的,在经历2014与2015年上半年的狂飙突进后,在全民创业的大跃进式的狂热之后,2015年下半年创投市场由热转冷。
原因之一是狂飙之后,一些纯玩概念的公司风险凸显,在o2o领域和诸多的互联网 领域表现尤其突出,一些伪需求的与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开始受到极大挑战,大家在狂热之后开始警惕;之二是二级市场的股灾影响到募集,在心理上,很多机构认为募资会面临很大挑战,事实上,从今年年初的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鲸媒体:对于中国的教育产业而言,自2013年的在线教育元年以来,是否也经历了资本寒冬,还是说在这期间,反而体现出行业与生俱来的抗击资本寒冬的能力(逆周期性)?
王亚宁:在线教育的情况稍微特殊一些,总的来说,教育和医疗都是大行业,又都是受互联网渗透较浅的行业。但教育整个行业受资本的关注度因为政策的原因不是特别多。
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2013年,在线教育元年到来,但教育行业的互联网化似乎更加复杂。各种app也好,教育o2o也好,进展的并不顺利,盈利模式并不明晰,优秀的有差异化的在线教育企业有,但数量很少。相比之下,一些优秀的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探索,在这一时期的优势更为明显,在抵抗资本寒冬的能力方面更加突出,更具有穿透经济周期的能力。
我坚持一个判断,互联网对教育行业来说是改良不是颠覆。
鲸媒体:目前教育资本活跃度情况如何?
王亚宁:就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资本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在提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已经有60多家教育相关的上市公司,有一些原来业务与教育无关的比如洪涛股份、威创股份等等都纷纷布局教育行业。而新三板上的教育相关公司接近80家。
应该说,整个资本市场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由于教育o2o以及互联网 教育的探索成效一般,2014、2015年起来的一拨在线教育企业今年会面临融资的压力与挑战。
鲸媒体:目前对哪些教育细分领域和概念,资本态度是比较谨慎的?能否举一个例子说说为什么吗?
王亚宁:工具类和大平台类吧,不好说是“谨慎”,争议比较大,看好的特别看好,不看好的会觉得工具类变现难,大平台类比如o2o靠补贴维持的粘性难以持续,有可能能跑出来一两家,但需要大笔钱来烧。
鲸媒体:能再分析下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你们的产业投资逻辑吗?
王亚宁:首先教育行业是个非常大的行业,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其次,教育资源区域分布显著失衡;再次,中国民办教育与培训行业极其分散:以k12教辅市场为例,top10市场集中度不足6%。
结合教育行业的现状,我们判断国内教育发展的三个确定性趋势:
趋势一:国内中产阶级兴起带来高端教育资源的强劲需求。据麦肯锡的报告显示,我国在未来十年将主要在二、三城市新增总规模超过1.9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6万-22.9万元的城市新兴富裕阶层。至2022年,这一富裕阶层的消费支出将占据城市居民消费份额的56%。
产业投资逻辑: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将带来内陆高端教育资源的强劲需求,看好已经在一线城市建立起成熟商业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内陆城市扩展。例如,国际学校、高端连锁幼儿园、艺术培训、高端语言培训等。
趋势二:教育立法修改带来的经营性教育资产资本化。2014年6月新南洋并购昂立科技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经营性教育资产上市的政策开始明朗。加上教育法的修改等等,教育资产可上市的趋向越来越明确。
产业投资逻辑:随着政策面的逐步放开,大量优质的成熟教育资产将迎来一波证券化的浪潮。例如:区域k12教辅龙头、民办院校等。
趋势三:互联网对传统教育产业的改良。互联教育存在是必然性的:首先,改良教育资源空间不平衡: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一线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的与二、三、四线的客户连接起来。其次,降低教育人工成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录播技术、传播技术等,取代老师的部分重复劳动,节约教育服务中的人工成本。
但同样,互联网教育也存在困惑,首先就是流量获取问题:教育和电商不同。学习是痛苦的,教育一般不会重复消费,或者至少不会有意愿重复消费,所以烧钱买流量的模式是否可行?其次就是流量变现问题:教育产品往往是非标品,消费者付款是重度决策,那么如何说服消费者买单?最后就是优质师资问题:好老师不缺生源,如何维持与好老师的粘性?
产业投资逻辑:看好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以及能够降低成本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教育领域的改良。例如:线上k12教辅、职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考证培训等。
鲸媒体:如果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项目看,鼎革会倾向哪些领域和什么样特点的项目?
王亚宁:学前教育板块:我们会关注优秀的中高端连锁幼儿园、才艺教育(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类)、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以及整合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 软件 内容)。
k12阶段:会关注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国际学校、顺应高考改革的素质教育机构(希望有)、围绕学校周边的教材出版以及信息化类公司。
高等教育:主要是民办特色鲜明的职业类高校。
职业教育阶段:职业应试、语言培训、技能培训、企业培训等等。特别一提的是,职业教育因为垂直、刚需、更容易标准化,因而更容易在线化,盈利模式更容易走出来,值得关注。
鲸媒体:就具体公司而言,你们的投资逻辑是怎么样的?
王亚宁:很多互联网教育的商业故事都非常性感,但一到成本上一算账,就会发现算不过来,也就是说盈利模式不通。
我们曾投资过的一个做家教的互联网公司,是做将沿海的优秀老师给内陆学生1对1辅导的,既给内陆学生提供了优秀老师又能提供个性化辅导,但是一算成本,算不过来。管理层已经在积极的调整,根据过往的不断尝试,调整为1对3辅导,在可接受范围内损失一部分个性化达到经济上可行,因此,商业模式是动态变化的,优秀的管理团队很重要。
我们的投资简单归纳为:寻找投资业绩稳定的“雄鹰”:教育是一个体量庞大的传统行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具有稳定现金流和利润的公司。我们投资在区域形成较高品牌知名度,其商业模式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处于跨区域扩展上升通道的业绩“雄鹰”。寻找眼前一亮的“紫牛”:互联网教育存在是必然的,但也遭遇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我们寻找能够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和it技术解决在线教育的行业痛点,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紫牛”。
鲸媒体:投资机构发掘业绩稳定的“雄鹰”和眼前一亮的“紫牛”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投资的逻辑有什么不同?
王亚宁:两类企业的基因不同。雄鹰体量大但偏传统,紫牛很凌厉腾空而起更具有前瞻性,雄鹰类企业的创始人一般在行业浸淫多年,紫牛类的教育企业一般需要教育行业多年的团队与对前沿技术或理念(比如ar、vr、智适应等等)理解深刻的新锐部队结合。
鲸媒体:从目前资本环境看,教育行业中“雄鹰”和“紫牛”哪个更能拿到融资,为什么?
王亚宁:不好比较,外资或者偏tmt类投资机构更喜欢紫牛类,有爆发力和想象空间,内资或者上市公司类型的产业基金更倾向于一些传统但体量已经很大的企业。
鲸媒体:能否从投资人和行业观察者角度,谈谈对教育行业的“雄鹰”和“紫牛”在管理及战略方面的建议?
王亚宁:总的来说,教育行业是特别看品牌沉淀与内容的产业,但同时,教育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不高,需要提升。行业需要大量懂教育同时懂管理懂互联网的人才。
雄鹰类的企业一般体量较大,面临区域突破,管理系统提升,连锁加盟效应不够等问题,而紫牛类的企业更容易面临跨界融合的难题。具体到管理上,雄鹰类的企业提高运营管理能力的同时,我的一点心得是需夯实总部管理系统,降低对人的依赖显得特别重要。
紫牛类的企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型人才与行业人才的深度融合。
鲸媒体:你们曾说“希望有朝一日,鼎革资本能够在某些行业打造‘金融 职业经理人’驱动创新的新模式”——能介绍一下这种新模式是怎么样的吗?
王亚宁: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教育和不动产两个垂直领域进行探索。我们希望在教育的几个合适的细分领域,能够投资到几家基石性的公司,并围绕基石类公司进行产业整合并做大做强。我们希望在运用资本杠杆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战略提升,帮助创业企业实现产业深度与广度的延伸。
以我们在不动产领域与天硕地产合作的模式为例,我们不仅对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还会作为项目的管理团队操盘项目的建设、运营、销售。我们也在积极探讨协助首控集团打造成为一家卓越的教育管理集团,能够真正为企业投后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