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记者 侯皓 文 张洋 制图
每年全国两会之后,传达、学习、贯彻好两会精神,都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年更是如此。
按照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话说,这次全国“两会”是在胜利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除此之外,这次两会还标明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我国从此进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
仔细分析省委主要领导近期所提出的要求和表述,可以发现,我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是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的。这样的工作部署,既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的要求,又很好地与我省实际相结合,对实现稳增长保态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值得大家重视。
在17日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郭庚茂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好转型升级硬仗。
“硬仗”这一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来的。郭庚茂在传达学习两会精神时,专门带领大家重温了总书记在湖南团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同时立足我省实际,郭庚茂提出了我省要把调结构和扩需求相结合,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政策举措。
其中,郭庚茂特别强调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呢?这就要求,在供给侧,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用科技创新引领改革,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改革活力。而在需求侧,也要同时发力,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投资和消费的关键性举措,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放大出口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形成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支撑。
不难看出,我省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对需求侧“三驾马车”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关注程度不但没有减少,而是更加得重视,把它们放在了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关键作用与促进作用的高度来对待。但要特别留意的是,这里面讲的投资,是有定语的,指得是“有效投资”。郭庚茂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了“有效投资”的作用,比如:
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保态势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和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手段。
抓好我们自身的基础性和各个方面的投资项目,用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可别小看了“有效投资”这几个字,“有效投资”本身,就能很好体现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关系。
有效投资,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效益的投资。但我们现在所说的有效益,指的是什么效益?一般来说,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有效益,但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收益再高,在我们现在的认识中,也不能叫做有效投资。
现在一说有效投资,看重的是它的科技含量和创意,看它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看它对优化产业结构有没有作用。所以这样的投资本身,既能扩大需求又能起到对供给侧的结构性优化,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供给与需求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逻辑。
供给说到底,是为需求服务的,郭庚茂用了句非常直白的话,把扩大有效投资讲得很到位:对有需求、有效益、有订单、产销两旺的,尽量开足马力加快生产。这里面“产销两旺”就成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合点。
一方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扩大有效需求。二者相互结合,协调推进,是我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是与我省实际紧密结合的,更离不开我省近些年的主动探索。
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我省的基本省情尚未改变。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能源原材料大省,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我省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今年谢伏瞻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这些问题:从长期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公共服务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重,体制机制不活。从短期看,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部分行业困难加剧,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一些县城房地产库存过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风险隐患增多......
在形势严峻,环境复杂的今天,我省能够做到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成长,综合竞争优势正在形成,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在深刻认识省情的基础上,应时合势,精准发力。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说,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要纵观所处阶段和发展大势,根据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来明确制定什么政策、做什么工作。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郭庚茂指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现阶段我们突出的历史任务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制定各项政策都要从这个突出历史任务出发。
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也要以此为依归。这就是为什么我省要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的原因。
首先,这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可谓应时。所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我省既要抓高新技术产业但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在产城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其次,这是顺应发展大势的需要,可谓合势。要抢抓全球化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买全球、卖全球”,引进来,走出去。在国内层面,要抢抓产业区域性调整转移的机遇,优化我省的产业布局;要抢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养接续替代产业,重点推进转型发展。
再者,这是从群众需求出发,可谓人和。当前,安排社会政策要把工作着力点首先放到实现群众安居乐业上,然后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用郭庚茂的话说,在制定政策时,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要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离不开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时说得那样,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包括合理设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空间,主要就是为了保证群众充分就业。我省近年来一直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群众安居乐业。所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同时给予供给侧和需求侧以充分关照,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兼顾全局的目的。
省委、省政府强调的“四个一”“五个点”,正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要继续深入推进落实。
以开放改革“一举求多效”,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简称“四个一”。
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比其他“三个一”提出的要晚一些。早在2013年的时候,郭庚茂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就曾解释过前“三个一”: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一举求多效”;通过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创造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发动全身”;通过优化软硬环境、创造优势,进一步打通发展路径,“一优带百通”。现在再加上以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实现“一招上水平”。可以说,这“四个一”对供给侧与需求侧都给予了充分的关照。
“五个点”就是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稳控风险点、抢占制高点。“五个点”,捏住了河南经济增长的“七寸”,抓住了河南经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抓优势关键,也化劣势风险,从兴利、除弊两个角度给予河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全面的保障。从一个侧面看,兴利说的正是如何扩大有效需求,而除弊则瞄准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可算是一套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瓶颈和障碍的“组合拳”。
如果说,“四个一”、“五个点”是实招;那么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就是思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则是目标。
就在几天前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谢伏瞻省长分析前两个月河南的经济形势时指出,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在累积,但是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这一形势,谢伏瞻布置了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突出抓好供给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都是其中工作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帮助企业转型脱困,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点,特别是把职工安置放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最重要的位置。而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则是以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开放招商等工作为重点。
不难看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作为全省工作的突出任务,需要大家认识到位,抓准抓实抓死、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