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4月29日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陈老,一路走好!
“年轻人”路遥刺激我写出《白鹿原》
陈忠实,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副主席、主席。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及第六、七届副主席。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201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忠实曾坦言:路遥小自己7年,但上世纪80年代,路遥连接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小说作品,尤其后者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接着他又写出《在困难的日子里》,获《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达到个人文学事业的巅峰,1991年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等在内的重要奖项。
陈忠实说:“慢慢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敬佩这个青年人。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本色不改邻家翁
无论默默无闻之时,抑或蜚声文坛之后,陈忠实始终本色不改,骨子里继承和保持着关中农民对事认真甚至倔犟、待人朴实乃至“迂腐”的“邻家翁”风范。
据中国艺术报报道,1991年,陕西省委拟任命省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陈忠实为省文联党组书记。当时他在乡下老家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对此事完全不管不问,后来被催急了,先后两次写信给主管领导,申明自己“早已确定后半生以写作为主业了”,“如果作家协会人事不好安排,我心甘情愿放弃现任的副主席职位,只要能保留专业创作这个职业就心满意足了。”气得领导接连说了好几遍:“不可理喻!”——其对事之认真甚至倔犟,由此可见一斑。
《白鹿原》折桂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慕名向陈忠实求索墨宝者络绎接踵。陈忠实为了不使求索者失望,亦为了不糟蹋书法行当,由此被“逼”上习书之路,几年下来,其书法颇具神采。然而,陈忠实对自己的书法“仅仅是用毛笔写的字”之“定性”从未改变。文朋喜欢,拿去即是,且公开承诺:凡是作协会员出版作品,索题书名一律分文不取。受赠者往往捧出礼品、现金之类以为谢承,却无一例外地被坚决谢绝:“以文会友是快乐的事,怎么能当成生意做?”
在河南,无意间完成了一次寻根
陈忠实曾在文章《龙湖游记》中,表达对这片土地的赞美: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更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地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的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边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
在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姓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